文 | 影中纪实
编辑 | 影中纪实
前言
2012年除夕,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,瞬间让“鹰爸”何烈胜成了焦点人物。这段视频显示,他让年仅4岁的儿子何宜德只穿内裤,在零下13度的雪地上奔跑。孩子冻得全身发红,手紧握成拳,脸上写满了痛苦,他无助地喊道:“妈妈!我冷!抱抱我!”但回应他的,却是爸爸冷冷的一句:“快跑,不要停!”
展开剩余87%为何一个父亲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?那个在雪地上赤裸奔跑的小男孩,今天又成了怎样的人?
先天不足的孩子
2008年2月11日,南京一家妇幼保健院里,刚分娩的母亲听到了让她崩溃的消息。她的新生儿早产了足足三个月,体重不到4斤,且伴随有脑出血和脑水肿等症状,医生告知孩子可能会成脑瘫或痴呆。
孩子刚出生不到十分钟,就被送进了保温箱。面对医生的诊断,母亲痛苦不已,紧紧抓住丈夫的手,不停地问:“我们该怎么办?”但丈夫何烈胜却异常镇定,安慰妻子:“他不会变成痴呆的。”事实证明,这并非空话。
何烈胜原本是一名物理老师,但他对国内应试教育的不满让他辞去工作,决心创业。尽管他在商业领域经历了几次失败,甚至背上了债务,但他没有放弃,最终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成功成为企业家。多年的商海浮沉让他磨砺出了坚韧的意志与决断力。他认同狼性文化,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。
何烈胜与妻子决定生孩子时,面临了儿子天生健康问题的困境。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,何烈胜开始寻找方法改善儿子的身体状况。他查阅了大量书籍,甚至观看了有关雏鹰教育的纪录片,灵感来源于鸟类丛林法则:小鹰在翅膀还不强壮时,父母会将其推下悬崖,迫使其学会飞翔。何烈胜决定,他也要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。
鹰式教育的启蒙
儿子出生十天后,何烈胜坚持把孩子从保温箱带回家,然而他并没有带孩子去医院,而是将孩子放进了25度的温水中。孩子的哭声不止,手脚乱动,但何烈胜坚持认为,只有让孩子适应这样的环境,才能增强免疫力。第二天,他将孩子再次放入水中,时间也逐渐增加。
经过几天的“训练”,何烈胜发现,孩子的反应不再那么激烈,甚至开始欢笑。于是,他开始为孩子制定更加严格的康复计划,要求孩子学游泳、翻身、爬行,并带他去户外游历。到孩子六个月时,医生发现他比刚出生时健康了许多。
然而,何烈胜并未停手。认为孩子的体能和学习潜力还未完全激发,他为何宜德设计了一套长达8小时的训练课程。孩子不仅要学习走路,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竞走训练,学习溜冰、武术和跆拳道等体能课程。同时,他还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。就这样,何烈胜把孩子的成长安排得密密麻麻。
到了两岁,何宜德就跟着父亲徒步登上了南京紫金山,三岁时已经能熟练使用三千多个汉字,流利地用英语与外教交流。
美国之行与“裸跑”事件
何烈胜决定带着儿子前往美国,给他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。在2012年的除夕,何烈胜带着儿子在美国的街头散步,看到飘雪的景象,他突发奇想,提出让儿子赤身在雪地中奔跑,作为跆拳道课的奖励。尽管天气寒冷,孩子依然在父亲的命令下跑向目标,最终视频上传到网络,何宜德成为了“裸跑弟”,何烈胜则成为了“鹰爸”。
这段视频引发了广泛的争议,许多人批评这种教育方式是虐待儿童。然而,何烈胜却坚信自己的方式是成功的,并且他继续安排孩子的成长计划。何宜德也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参加了国际帆船赛,登上了富士山,甚至在六岁时就写了自传,掌握了多种语言。
成功背后的疑云
随着何宜德和何烈胜的知名度上升,关于他们的质疑声音也不断增多。许多人对何宜德的“天才经历”表示怀疑,尤其是他年幼时写自传的真实性。有人指出,他的学历和经历也存在许多疑点,甚至质疑他通过自考获得的南京大学学历。
而何烈胜在背后经营的“鹰爸教育”培训机构,更是引发了争议。这家机构将何烈胜的教育理念包装成成功教育的秘诀,吸引了大量家长为孩子报名。尽管学费高昂,但该机构最终因未能复制何宜德的成功模式而倒闭。
尾声
何烈胜和他的教育方式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。虽然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,但成功的教育方式并非一成不变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成长节奏,而不是盲目追求某种标准。真正的爱,不是严苛的控制,而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,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